今年5月,陕西靖边男子马某,用手推车将79岁的母亲,拉到废弃墓坑活埋。时隔180天后,这件案子最近有了判决: 
	马某获刑12年。  
	与之伴随的,是马某母亲已于9月底去世的消息。 
	刚听到这个新闻时,我和所有人一样气愤:不管怎么样,也不该活埋生母啊!这个人真的丧尽天良! 
	但随着警方披露了更多细节,我渐渐发现:这件事,远没有乍一看那么简单。 
	原来,马某12岁时母亲就改嫁,带走了女儿和小儿子,唯独把他遗弃在农村老家,他其实是叔父带大的。 
	也就是说,他和母亲除了血缘关系外,几乎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甚至还有怨恨。   
	44岁前,马某住的一直是窑洞。  
	直到2006年,高速经过他们村占了地,他获得赔偿,才终于在县城修了房子。  
	《南风窗》当时曾这样报道:  
	从大儿子的角度上看,他的生活才有了转机。此时的他不再是守着土窑的马家长子,在这27年里,他成立家室,膝下有了四个小孩。  
	就在这个时候,他母亲回来了。  
	在此之前,老太太一直在照顾二儿子,直到自己双腿不便,二儿子又生活困难,她才去大儿子家接受照顾。  
	结果刚来马某家不久,就摔了一跤,彻底陷入失能,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解决。  
	而5月份疫情冲击,原本月收入就只有2500元的马某,彻底赋闲在家,每天和老太太同住一屋檐下。  
	邻居说,那段时间,他像是“换了个人”,原本沉默寡言的人,变得暴躁,常常发脾气。 
	然而对于这些事,网友们似乎并不关心。微博评论区几乎被同一种声音淹没——  
	“这是在洗白吗???”      
	“我不想听任何作案动机,死刑谢谢!”  
	没错,抛开伦理道德,这也是赤裸裸的谋杀,没得洗。  
	但是,光谴责就够了吗?  
	有一句话叫,你永远不会在厨房里只看到一只蟑螂。  
	指的是一旦爆出一个恶性事件,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多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蟑螂理论”。  
	在农村,这种让人震惊的事并不少见。  
	“我们这儿的老人都有三个儿子”,一个柴姓老人,曾经乐呵呵地告诉满是疑惑的刘燕舞: 
	 “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这三个儿子比亲儿子更可靠。”  
	刘燕舞是社会学博士,他曾用6年时间,深入湖北、山东、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40多个村庄进行调查,写成《农民自杀研究》一书。 
	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一个农村老人自杀的平静与惨烈》中,刘燕舞讲了一个骇人的故事:  
	2008年调查时,他们问一个老年人:“最近村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 
	得到的回答竟是:“这些年,就没有老人是正常死亡的。” 
	刘燕舞说,现在中国农村老人非正常死亡现象,用“极为严峻”来判断这一形势都不为过。” 
	有的老人——  
	因为行动困难,拿不到药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悬梁,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户上,搭起一根绳,挎住头,蜷起腿活活吊死。 
	有的老人——  
	因为儿子不给饭吃,还屡遭媳妇打骂,头朝下扎进家里的水窖中。  
	还有的老人——  
	要自杀,但怕子女不埋他,便自己挖了个坑,躺在里面边喝药边扒土。  
	桩桩惨烈,句句触目惊心。 
	而有些老人自杀的案件中,甚至还有“他杀”的影子: 
	一对老年夫妇,同时喝农药自尽。老太太当场死亡,老爷子没死,但家属并不送到医院。第二天家里人给老太太办丧事,就让老头躺在床上看。第三天,老头命毙,就着为老太太办丧事的灵棚,立马又为老头办了丧事。 
	还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为什么这种极端的恶性事件,在农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把它们归因为“代际剥削”:自杀的老人年轻时拼命干活,给孩子们盖房、娶妻、看孩子,直到变老。 
	“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等死。” 
	说白了,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在农村,贫困老人没收入,说的冷酷一点,本质是家庭的"负资产"。  
	知乎网友@ 同哥Same 讲过一个故事: 
	他外公住院时,隔壁床是个近90岁的退休高干,全家人都希望老爷子长命百岁,根本不会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情况。为啥呢?因为老爷子每月退休金1.5万,公费医疗,只要他活着,意味着每月一万多元的收入。  
	对比陕西埋母案呢?  
	老太太老而赤贫,到老生活不能自理,只有投奔大儿子一条路。  
	而此时,马某已经58岁了,理论上也已经到了要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还要赡养更年迈的79岁老母。  
	这难道不让人唏嘘吗?  
	有人可能会说,"有钱是好,但没钱也不能杀人啊。这不是穷,就是恶!"  
	可真相是,穷和恶不是泾渭分明的,穷会滋生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中国有多少穷人? 
	
 
	养老,不仅是农村老人的困境,也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困境。  
	除了物质负担外,“看护疲劳”也可能让看护者陷入绝望。 
	在日本,2007年至2014年间,全国共发生了371起由“看护疲劳”引发的杀人案件。  
	平均每年46起,即每8天1起。   
	48岁的护士,因为母亲脑淤血瘫痪在家,在看护11年后,用被子捂住其口鼻…… 
	从事电力水管施工工作的儿子,为了母亲,辞职在家,每天为母亲吸痰、按摩。但母亲病情依旧恶化,有一天他终于崩溃,用皮带勒住了她的脖子…… 
	过去,这些加害者常常被看成人性泯灭的“恶魔”,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处境:为什么他们会变成恶魔?中间发生了什么? 
	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采访加害者,结果发现:  
	睡眠不足。
	
 
	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是:  
	男性在看护过程中,会更容易陷入绝望状态。  
	日本福祉大学的汤原悦子副教授,曾经做过数据统计,结果发现:1998年至2015年,这18年间的看护杀人案件中,子女杀害父母的案件里,约七成加害者为儿子。 
	“压力”也许是全社会的共同问题,没有福利体系的支撑,家人很容易孤立无援。  
	而男性普遍又多了一重枷锁:不能说。 
	受“男性气质文化”影响,男性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强、不能示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中国总人口约为14.05亿人,其中,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了3049万。 
	这意味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将会有更多男性担负起照料老人的责任。 
	如何预防看护杀人及自杀的发生? 
	这其中,男性的心理健康状态,尤其需要被重视。   
	中国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2050年,预计中国将有4.38亿人超过60岁。  
	也就是说,平均每3名中国人就有1个老人。  
	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做好老龄化的准备。  
	未富先老,可能将成为最可怕的恶性循环。  
	2020年5月,江苏保姆闷死83岁老人的新闻,相信很多人都还没忘。  
	所以,我反对把埋母案,仅仅归咎于马某是个“恶人”,反对只停留在情绪宣泄层面上的“谴责”。 
	不是我觉得马某的行为有任何合理的地方,也不是谴责不对,而是光谴责还远远不够。  
	因为当我们把矛头都指向一个加害者的时候,就容易忽略了它背后更系统性的问题:我们的养老体系还远没有发展健全,养老制度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这是困境。  
	如果不看到它,那么马某被判后,也还会有张某、李某、王某……       
	养老,不仅是农村老人的困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困境。 
	关注老人问题,就是关注以后的自己。 
				责任编辑: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