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晖
近年来,乌海市聚焦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枢纽优势,着力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跃升。
补齐短板 畅通通道
乌海市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全面拓展与唐山港、天津港、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度合作,招引思多尔特等全球运输服务公司,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通过建设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乌海内陆港、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乌海服务中心、乌贸通外贸服务平台等方式,着力帮助企业提高物流时效、降低运输成本、便利进出口业务。目前,2—6类危化品运输到天津港运费下降30%,帮助宜化化工、和利化学纤维、包钢万腾通过天津港进出口货值4000万元。
立足产业优势 培育外贸新亮点
乌海市加快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耦合发展,着力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提升可降解材料、有机硅等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实施内外贸一体化规则标准衔接、企业主体培优、国际品牌创建、开放平台聚能、内销渠道扩容、内外市场贯通等行动,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基地,君正化工、恒业成、佳瑞米3家企业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
乌海市积极为企业搭建优质产品集中展示与销售平台。在第21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设立乌海特装展,组织君正化工、东源科技等16家特色化工企业参展,展会期间,现场接待专业采购商超600人次,意向成交金额近500万美元;组织工贸、汽车、农业等领域32家企业参加第7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乌海隆昌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就采购重型工程机械与华北利星行机械(北京)有限公司签约。
今年1月至10月,乌海市实现BDO自营出口5424.5万元,比2023年全年增长348.69%。支持黑猫、亚东、兴发回流总部出口,推动包钢万腾、宝杰、西水等9户企业出口“破零”,合计新增有实绩外贸主体12家,新增外贸金额1.2亿元。与RCEP国家贸易额3.15亿元,同比增长46.3%;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4.3亿元,同比增长20.7%。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乌海市聚焦完成好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重点任务,在谋深谋细谋实上下功夫,进一步细化目标、明确责任、找准抓手。
乌海市不断强化向北开放腹地支撑,充分发挥乌海涉煤产业基础好,消纳能力强,离策克、甘其毛都口岸近的优势,加快建设蒙煤进口加工基地,已开工建设5个产业园、1个蒙煤交易中心。加强与策克、甘其毛都、二连浩特口岸合作,签署《乌海市商务局与阿拉善盟商务局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中蒙俄特色贸易区、欧范思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等发展,今年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销售额超过800万元。
乌海市紧抓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有利契机,赴二连浩特、满洲里、策克和乌力吉等口岸调研交流,赴上海、天津、重庆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相关思路和经验做法,密集开展政策学习与专项培训,加大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力度,当前,乌海市已集中复制推广117项,其中第七批改革事项15个。积极总结复制推广成效,整理报送“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单‘云签发’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统一化、标准化、信息化”“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3个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