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来为村民办理集体补助缴费。”东乌素图村工作人员翟彩云递上银行卡,为5名村民各缴纳了100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伴随着秋收农忙的开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缴费工作进入“冲刺关键期”。 
	为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呼和浩特市人社局联合市农牧、财政、税务等多部门提前谋划,聚焦群众办事痛点堵点,以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流程机制为抓手,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从试点探索迈向全面覆盖的新阶段。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主动服务破解知晓难题。人社、农牧部门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掌握各村集体经济状况,精准确定重点推进对象,主动推送政策信息,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确保应补尽补、不落一人。常态化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走进社区、农村,面对面解答群众疑问。“参加城乡居保能领多少养老金?”“集体补助怎么申请?”在一次次接地气的问答中,工作人员用通俗语言拆解政策条文,引导群众树立早参保、长缴费、多受益的观念。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咨询参保事宜,政策知晓率与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 
	“一窗联办”减环节,高效服务解决办事痛点。“到哪个部门办?需要带哪些材料?跑几趟才能办完?”这些业务办理细节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今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率先推出“一窗联办”解决方案,人社、税务部门联合设立“社保费征缴与补助”专窗,优化办事流程。群众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后续的数据校验、补助标准核定、资金征缴等环节,均由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人员内部协同办理,实现“申请—审核—缴费—补助到账”全链条无缝衔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聚焦待遇升级,让群众养老更有保障。市人社局锚定稳步提升待遇水平目标,从全面落实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和助力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两个关键点发力破题,让群众未来能领取更多养老金。今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提级管理,人均发放待遇达到每年3292元,已向2.7万名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困群体代缴保费370余万元。 
	破堵点、强协同,部门联动实现业务高效审办。人社、税务部门加强业务协同配合,通过规范集体补助经办流程,打通系统数据壁垒,实现人社“城居保”业务系统与税务金三系统间的数据精准关联、实时交互。“今年,我们在集体补助业务经办层面率先完成集体组织虚拟户规范化登记和参保缴费信息精准关联,为实现补助对象的精准识别、缴费数据的实时核验奠定了坚实基础,打通了补助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的关键环节。”社保工作人员小沈介绍。城乡居民完成缴费后,只需3个工作日,资金就能完成到账划账,实现了补助资金闭环管理、高效直达,让群众更好体验到便捷服务。 
	从主动服务送政策上门,到“一窗联办”减环节提效率,再到民主监督保公平公正,呼和浩特市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用“服务升温”换取“幸福加码”,努力为更多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 
				责任编辑: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