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维娜
为持续优化乌海市金融领域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企业群众金融诉求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市金融办推出10项工作举措,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激励和协同机制保障,统筹协调推进工作落实。修订《乌海市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和《乌海市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实施方案》,制定《乌海市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实施意见》。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合理让利,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确保2021年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扩大抵质押范围。对于缺乏抵押但又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用好“银税互动”等融资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使用率。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订单质押等融资模式,支持科技创新类企业。开展活体质押、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
——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增信作用。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推动银行与融资担保公司加大业务合作、提高放大倍数、分担部分风险,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增信作用。引导融资担保公司降低担保费率,适当放宽民营、小微企业抵质押条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提升融资对接服务。深化金融“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行动,持续完善常态化产融对接机制,搭建常态化政金企对接平台,加大对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科技兴蒙、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加强企业上市辅导培育。进一步充实上市后备企业库,建立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协调机制,落实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奖励资金,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推动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乌海市重点产业发展。依托乌海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投贷联动等方式拉动主导产业、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快速发展。
——帮助困难企业短期流动性纾困。用好自治区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基金和发展基金,帮助企业解决流动性困难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维护债券信用环境。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金融机构协商债转股。
——加大金融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向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校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宣传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优化金融信用法治环境。依法开展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持续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探索建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金融业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