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龙头企业

乌兰察布:“两个屏障”建设步履铿锵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07-05  浏览:19888  字体【 【关闭】
 
作者:戴雪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踏雪视察内蒙古,要求我们要守望相助,守好家门,守好祖国北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时隔5年,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内蒙古,强调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时光如水,深情如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深情厚爱和殷切期望始终未变,而对于乌兰察布市来说,这亦是时代命题,更是责任担当。
“十三五”期间,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铿锵节拍中,乌兰察布市描绘出一幅生态建设的绚丽画卷: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达到14个,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自治区节水型城市”。白泉山生态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霸王河公园入选“国家湿地试点公园”……
绿色,幻化成乌兰察布市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安宁,成为塞北边城对外开放的独特神韵。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乌兰察布,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要奋斗目标,一刻都不能放松。
“十三五”期间,伴随着平安乌兰察布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市妥善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刑事和治安案件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25%和20%;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10个……
从人沙大战到人进沙退;从水土流失严重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社会环境安全稳定,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今天的乌兰察布,依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持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进程中,披坚执锐,踔厉奋发。
“两个屏障”是什么?是努力把内蒙古建设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
作为内蒙古离首都最近的城市,乌兰察布市承担着“两个屏障”建设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兰察布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立市”作为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全力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民族群众拧成一股绳,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夏日的霸王河生态公园,天蓝水清,树绿景美,市民漫步于栈桥之上,呼吸着清新空气,陶醉在生态美景当中;泉玉岭湖畔,惠风和畅,游人如织,宛如置身一幅游人赏景、水鸟嬉戏、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中……如今,行走在乌兰察布大地,满眼尽是动人的生态美景。
这样的生态美景,是乌兰察布市儿女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草原三化”得到有效治理,退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全国首个草原生态修复公益项目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实施完成;2020年草原修复绩效评价位列全自治区非国家试点盟市第一。与此同时,白泉山生态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霸王河生态公园入选“国家湿地试点公园”。老虎山、卧龙山和泉玉岭河旧貌换新颜,它们与白泉山、霸王河并称为“三山两河”,如今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生态保护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三山两河”。曾几何时,被誉为“塞外明珠”的岱海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湖面急剧萎缩,盐碱化程度加剧,水质持续恶化,流域生态系统已处于崩溃边缘。
“绿色发展才能长远”。2016年,乌兰察布市委、政府痛下决心,把岱海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提上日程,在全市吹响了拯救岱海“母亲湖”的冲锋号。
经过“两节两补两恢复”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有效遏制了岱海水位下降趋势,改善了岱海及其入湖河道水质现状和农村人居环境,这条伤痕累累的河流命运得到了初步改变。2020年5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岱海生态综合治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截至目前,全长3.12公里的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2号隧洞已全线贯通,为实现整个工程工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岱海环境的改善只是乌兰察布市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4%,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达到60%以上;全市累计布设土壤国控监测点位130个,布点范围内总体达标率为99.9%;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实现固废处置场全覆盖;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乌兰察布市常住人口170.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8.47万人,有104公里边境线。多年来,全市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用自己的生动实践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人民楷模”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对草原母亲都贵玛大爱无疆精神的高度赞扬,传承着这种精神,乌兰察布市各民族兄弟姐妹向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携手同进。(摄影:常晓萍)
在乌兰察布市,民族团结进步不是苍白空洞的,更不是墙上挂挂、嘴上说说,而是具体可感,融入到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由“六进”拓展到了“十进”,增加了进旅游景区、进社会组织、进商场、进家庭;在基层社区、嘎查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宣讲活动,举办“打造民族团结亮丽风景线—上海孤儿的故事系列报道”栏目,报道3000孤儿入内蒙的故事;每年举办一次民族中小学生校园那达慕、搏克大赛、民族传统射箭比赛,培养了一批民族传统比赛的优秀运动员;“十三五”时期,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18355万元,其中兴边富民资金6910万元,全部整合使用于脱贫攻坚,全市1958名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已于2020年底全部脱贫。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说,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平安,既是治国者的宏大理想,也是老百姓的朴素追求。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和政法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平安建设工作,紧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乌兰察布,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安全隐患风险1076件,化解稳控1021件,全市未发生影响安全稳定重大事件、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同时,乌兰察布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领导分包各旗县市区,对重点矛盾、重点案件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査,直接下沉接访,听取群众信访诉求,现场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社会稳、人心安,经济发展才更有保障。从始终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到创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从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到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乌兰察布市对平安的追求从未停歇。行人车辆,相互礼让;校园内外,家校共治;街头巷尾,群防群治;科技助警,精准打击……如今的乌兰察布市,平安建设氛围更加浓厚,“共建平安、共享平安”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021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历史交汇点上,乌兰察布市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