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秋月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积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养老场所,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建民营、一院两制、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方式稳步推进,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新中国成立初期,呼伦贝尔地区福利制度水平低、福利项目少,海拉尔创办的老残收容所收容老弱病残人员25人。如今,呼伦贝尔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场所388所,总床位数2万余张。其中,社会福利院、福利中心14所,社会办养老机构84家,入住老人7千余名;农村敬老院7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4所,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209所;建成安心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服务老人6万余人次。
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1958年,呼伦贝尔第一家农村敬老院在扎兰屯市成吉思汗公社建立;1973年,海拉尔第一社会救济院改名为海拉尔养老院;1988年,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敬老院改为社会福利院,至此,呼伦贝尔社会福利院已发展到10处,在院人数290人。2002年,呼伦贝尔社会福利院开展托养介护人员(从事养老护理人员)业务,2015年,呼伦贝尔市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初步建立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市养老机构250所,总床位1.8万张。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贯彻落实党的重要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养老服务软、硬件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场所388所,比2015年增加150所,增幅为62%;总床位数2万余张,比2015年增加床位6200张,增幅为45%。从2014年1月起,全面落实高龄津贴普惠政策,累计下拨资金3.24亿元,2017年呼伦贝尔市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医养结合试点市,2018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市本级登记管理的长征康复医养服务中心是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自治区卫健委医养结合项目定点医院、2020年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自2017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以来,呼伦贝尔市、旗(市区)级两级联动机制,两级民政部门共计投入资金2838.58万元,组织培训班59次、累计培训1200人次,维修、改造机构60家,更换明厨亮灶94个,累计整治隐患159处,取缔、关停养老机构10家。开展精细化管理,指导营养膳食,倡导养老机构落实至少“一天一杯奶,一个鸡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养老机构人员老龄化、免疫力差、人员相对集中的情况,呼伦贝尔市通过多项工作举措,累计出动千余人次抽查暗访养老机构和互助养老幸福院,全市7634名在院老人和1261名工作人员零疑似、零感染。
整合跨乡镇的敬老院,有效的利用资源设备,提高床位利用率。海拉尔区投入资金2014万元,建设哈克区域性养老院,海拉尔区级、乡镇级、社区级三级养老服务框架基本形成。积极努力解决老年公寓6年不能办理产权证的历史遗留问题,2020年4月完成老年公寓项目10号楼养老机构产权证办理验收备案手续。
构建养老服务新模式
养老制度关系民生、情牵百姓,健全的养老服务制度,是老人安享晚年的“保护伞”,是提升社会保障的“催化剂”。呼伦贝尔市民政部门为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以保障养老基本需求、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养老机构各项管理、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为主要工作方向,制定印发相关工作指南及实施方案,落实高龄津贴政策,不断创新为老服务模式,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呼伦贝尔市通过与联通公司合作,打造市级养老服务视频系统,实现市、旗市区、公办福利机构三级联网,并与建行呼伦贝尔分行合作,打造推广安心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安心养老手机APP,实现了养老机构备案、政策性补贴、高龄津贴、养老机构入住缴费等线上办理功能。“智能化”与“健康养老”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入,逐步成为提升老年人养老质量和效益的“两翼”,实现了养老“温度”与“精度”的巧妙结合,推动了呼伦贝尔“互联网+智慧养老”工作再上新台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安心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安心养老手机APP又新增了机构疫情日报功能,做到及时了解各机构的防疫情况。
同时,打造“一中心一特色”的“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努力打造好养老服务民生工程,着力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如今,居家和社区养老不仅是很多老年人的新选择,还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拉尔区健康街道松山社区的于玉杰今年66岁,2月份因为腰痛,不得不忍着疼痛下楼去距离家里200米的理疗店做按摩,短短200米老人走了30多分钟。随着“一缕阳光”居家养老入户理疗计划公益项目走进社区,解决了于玉杰的实际困难,让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入户健康理疗。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整合提升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质量和水平,重点打造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多样化的日间照料中心,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确保到2022年,全市所有街道必须建设一个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的硬性目标。
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建成首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两项,海拉尔区胜利街道秀水社区、阿荣旗鑫海社区已经投入使用。签约智慧化养老服务场所1处,阿荣旗、根河规划养老社区服务场所2处。此外,呼伦贝尔市政府还投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
为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呼伦贝尔市开展65岁以上老年健康管理并上门诊视,让90%以上的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享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等服务。目前,全市共有82家养老机构,6214张床位以不同形式开展医养结合工作,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已达78%。呼伦贝尔市职业技术学院已于2019年10月开办养老护理专业学科,有效填补了养老护理专业的空白。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如今的呼伦贝尔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服务模式不断增多、服务质量普遍提高、养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呼伦贝尔市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科学谋划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