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芳 左文芳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与北京市朝阳区在开展京蒙协作过程中,持续关注易地搬迁群众后续产业扶持,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成立了“梨花绣”乡土车间,让弱劳力人群发挥自身价值,实现就业增收。
在“梨花绣”乡土车间,绣工们比量取样,穿针引线,她们一边绣制,一边相互交流着图案配色……这些绣工大多因为年龄或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公益岗位,车间的成立让那些仍有就业意愿的群众能够发挥刺绣特长,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 我一直喜欢绣花,现在政府给提供机会,我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挣钱,一举两得。”绣工国引弟告诉记者。
“梨花绣”乡土车间在京蒙协作朝阳区挂职团队的深入挖掘和大力扶持下,积极探寻创新之路,从鞋垫、香囊、挂件到床旗等家居婚庆用品,不断丰富延伸产品种类,绣品广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京蒙协作朝阳区挂职团队先后为车间提供了10万元的资金支持和订单支持,并购置专业设备,解决了车间手工画图效率低的实际困难。同时,积极联系北京著名“京绣”师傅,委托朝阳区“巧娘协会”,举办了多场“京蒙绣”视频技术交流会。聘请北京资深设计师为卓资“梨花绣”精心设计图样,在“梨花绣”中不断融入地域特色及中华传统文化。
2022年端午节期间,“梨花绣”乡土车间与北京医药公司达成了香囊订单合作;重阳节期间又为朝阳区颐堤港太古集团制作了30套绣品,使卓资绣品作为公益产品与首都人民见面;车间结合卓资熏鸡文化绣制出“五德之禽”挂件,作为民间艺术品进行展示销售,销量不俗。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车间还特别绣制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中国共产党党旗,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随着绣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梨花绣”乡土车间绣娘们绣制的产品逐渐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甚至有日本顾客在线上订购。目前,“梨花绣”乡土车间已带动易地搬迁社区80余名弱劳力实现就业,年收益可达15万元。小小的“指尖技艺”已真正成为了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的产业。
卓资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邢净表示,希望通过“梨花绣”,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扩大帮扶面,把易地搬迁的后续扶贫产业进一步丰富、扩大,让易地搬迁的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幸福。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