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龙头企业

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2-12-21  浏览:10628  字体【 【关闭】
 
作者:刘沙沙
寒冬时节,行走青城大地,碧空如洗,处处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是呼和浩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11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呼和浩特市榜上有名。
近年来,呼和浩特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建设作为谋划发展的重要一环,大力推进国家和地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生态画卷”中安居乐业,使“美丽青城、草原都市”的名片更加靓丽。
生态建设久久为功 美丽青城展新颜
近年来,呼和浩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做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者、守护人。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之城。随后,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发布实施。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一体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落实问题。市、旗县区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定期开展专题调研,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列入月度点评会、双周调度会跟踪调度事项,紧盯不放推进落实。全市全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建设北部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南部大黑河“郊野花带”、东河西河小黑河“环城水带”和丝路公园“文化轴带”,让生态建设成为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让“生态”“环保”“绿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2021年,呼和浩特完成21个“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连续15年保持100%;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4个,完成国土生态修复治理225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72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和社区游园186处、城市绿道220公里,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绿化清秀指数排名第二。
截至2022年12月16日,全市优良天数合计314天,达标率89.7%。如今,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繁星闪烁已成为呼和浩特的常态。
绿色发展不断深入 “六大产业集群”显特色
呼和浩特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力推进“六大产业集群”绿色化发展,启动“六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推进“六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4年)》《奶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系统改造、全面优化现有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
呼和浩特市加快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全链条升级项目,推动“两个千亿级乳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打造和林格尔、金桥两个自治区级“绿色园区”和伊利集团、正大食品两家绿色供应链企业,使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7.7%。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创建中朵兴泰远大、中环光伏、齐鲁制药等26家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推动华耀光电、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等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此外,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推动11家发电企业进入全国碳市场履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印发《能耗双控应急预案(2021版)》《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推动“十三五”以来节能审查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清零。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呼和浩特制定了《呼和浩特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督促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矿企业全部关停退出,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2个,完成国土生态修复治理225万亩。呼和浩特还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林长制”,建成林草生态大数据平台及种质资源库,推动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1%。呼和浩特还大力实施敕勒川草原提升工程,将敕勒川草原由1万亩拓展到3万亩,建成陆游房车营地、马头琴产业园、华谊兄弟敕勒川星剧场、精品民宿等项目并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制定了《呼和浩特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纲要》《呼和浩特市“十四五”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实施了大黑河、浑河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实现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总体改善。呼和浩特市还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湿地保护条例》,统筹推进调水补水、水系连通、环境整治,并按照国家湿地公园标准打造哈素海。
随着生态的逐步恢复,漫山遍野的植被、品种多样的野生动物,促进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呼和浩特市南部山丘地区,100多万亩特色林果基地,成为农户发家致富的“聚宝盆”;在北部的大青山,精心布局的“敕勒川小镇”等特色民宿、精心打造的“敕勒川味道”“敕勒川星剧场”等,让品牌效益逐渐显现。在果木花香里谋求产业发展,在“微田园”中发展休闲农业……如今的呼和浩特,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兼顾农民持续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呼和浩特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构建和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加大生态保护执法监督力度,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今的呼和浩特,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由内向外散发着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生态魅力。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一幅“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李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