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怀正
 
	我们美国西部旅行的第二个人文项目就是胡佛大坝。 
	
 
	大概是做了多年工程师的缘故,对大型工程有一种天然的好奇。 
	胡佛大坝的名字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知晓,后来还看到过零零星星的介绍。 
	当时的介绍还带着时代的印记,大概是性格中有太多质疑的天性,我一直觉得这可能是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 
	几十年前就曾想过,如果能亲眼去看一看胡佛水坝,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今天,我还就真的来了,真有些激动。 
	胡佛大坝位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河上,科罗拉多河是内华达州和伊利桑纳州的界河,大坝的一侧是内华达州,另一侧是伊利桑纳州,在坝顶上还有两个州的界线。 
	而这两个州还不是一个时区,差一个小时。 
	美国不是一个有统一时间的国家,也就是说伊利桑纳州的十点钟是内华达州的十一点钟,这我还是头一次见,是不是对起表来很麻烦呢? 
	美国西部有很多地区是属于干旱的地区,科罗拉多河流域就是一个干旱地带。 
	没造大坝之前,一片荒原。 
	平时旱的让人焦灼,到了雨季,则洪水泛滥。 
	发洪水时,洪峰流量经常达到每秒八九千立米,迅猛而无情,人或为鱼鳖。 
	而平时只能守着干旱,望着河水兴叹。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的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胡佛先生的极力倡导下,决定在此兴建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以改变此现状,这项工程的名称就叫胡佛大坝。 
	做个决定似乎很容易,然而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造那么大一个水利工程,拦截桀骜不驯的科罗拉多河,还要灌溉发电,有史以来,我们人类还没干过这么大的活,也没遇到过这么复杂的事儿。 
	从技术上讲,没有先例;规模上讲,也没有先例;它要截堵洪水,灌溉农田,通达航运,提供城市用水,还要发电,难以想象。 
	但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国疯子,由一个名叫“催命高尔”的疯子领着,真的就干开了。 
	然而,一向崇尚科学和务实的美国人,绝不会是脑子一热就干了。 
	这帮建设者们,知道自己接了个什么活儿。 
	知道这是一个超大的系统工程,也能猜到有多少麻烦会找上门来。 
	他们需要铁路,需要公路,需要电力供应,需要开凿分流河道,需要保障建设大军的生活给养,甚至可能还需要神父、牧师和警察。 
	就像一个指挥作战的将军,战役前就要估计出阵亡将士所需要的棺材数量一样,面面俱到,每件事都很麻烦,每一步都需要精确。 
	胡佛大坝的设计非常稳健,它是一座重力式混凝土水坝,这就是说,它可以依靠自身的重量来抵御水的推力。 
	大坝坝高 220米,这在当时是个可怕的高度。 
	坝堤长 377 米,其推力之大可想而知。 
	胡佛大坝放弃了水坝传统的一字型设计,而采用了弧线形拱门式方案。 
	在坝顶漫步的时候,我还自以为是的和朱远讲过弧线形拱门式的方案,可以利用拱的抗推能力抵御水的推力,这样水坝不需要那么大的重量,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节约投资。 
	看来是我错了。 
	回来后我又翻阅了些资料,证实了该水坝的确是重力式水坝。 
	那么为什么不采用直线形式的水坝呢,这样不是可以宿短坝长,减少混凝土数量吗? 
	有点费解。 
	后来我终于弄懂了,弧线形拱门式方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安全。 
	每个工程师都知道胡克定律,就是物体在受到外力的时候,都会发生形变,受拉时则会伸长,受压时则会缩短。 
	直线型水坝受到水的推力时,也会发生水平位移,位移的结果是水坝有被拉长的趋势,这种拉长会引发或助长坝体开裂,而坝体开裂则是致命的。 
	弧线形拱门式水坝受到水的推力时,也会发生水平位移,位移的结果是水坝有被压缩的趋势,这种压缩会阻止或抑制坝体开裂。 
	这在没有现代坝体防开裂手段的当时,可以说这是最有效的防开裂手段。 
	重力式弧线形拱门的坝体方案,是一个双向保险的方案。 
	美国人真的不笨,虽然多浇筑了一些混凝土,但这值得。 
	胡佛大坝的第二个重大创新就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大坝的底宽 200 米,顶宽 14 米,坝长 380 米,大坝需要浇筑近一百万方混凝土。 
	这么大量的混凝土在凝固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这些热量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散出,其结果必然是坝体内部的温度升高,坝体膨胀,而后果却不堪设想。 
	如果分期分批让混凝土以自然凝固,等到上批混凝土充分散热后再浇筑下一批混凝土,那么,总凝固时间大约需要 125 年左右,显然不行。 
	聪明的美国工程师们在坝体内布设了大量的冷却水管,用可循环的冷却水,带走了混凝土的水化热,保证了坝内的温度不会太高。 
	为了效果更好,他们还专门兴建了一座冷冻厂,制造冷水。 
	这个办法看似简单,但十分有效,真的是天才。 
	当然了,具体操作起来一定会有一大堆麻烦,但难不倒这帮好汉。 
	这个冷却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1936 年大坝竣工了,这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巨大成功,对美国人和全世界人来说,都是如此,因为她告诉我们什么是超大型的综合水利工程。 
	当然了,大坝带来的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自此,科罗拉多河下游再没有出现过洪水泛滥的灾难;坝的上游,还形成了一个水面面积660平方公里的米德湖,相当于 100个杭州西湖。 
	航运通了,万顷荒漠因得到灌溉而变成良田,南加州也因此而成为美国最大的水果蔬菜基地;大坝还向周边六七个城市几千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同时还向周边六七个城市输送电力。 
	接着,大坝孕育出了一个新的城市:拉斯维加斯。 
	我觉得,胡佛大坝另一个非常大的贡献是给后人留下了经验,使得后来许多更高更大的水坝工程,少走了许多弯路,规避了许多风险和灾难。 
	单单是安全帽这一个小小的发明,就拯救了不计其数的生命。 
	现在的胡佛水坝,还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圣地。 
	像其他旅游地一样,现场展示了胡佛大坝的方方面面。 
	不一样的是,它的展示更像科普。 
	它展示最多的是自然和科学。 
	大量的图片、文字、模型甚至实物,向你讲述了当地的地理、地质、生态,大坝的构造,还向你讲述了蓄水、泄洪、取水和发电的过程。 
	让你感受到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成就。 
	有意思的是,他们甚至还专门修了纪念碑组,用来讲述人、大坝与星座的关系,真有想象力。 
	我喜欢那对有飞翼的铜像,他们不就是我们人类向往的去太空遨游吗。 
	而对于建造过程中的艰苦卓绝却说得很少。 
	我想,展示的宗旨就是引发好奇,可能会有不少的孩子和青少年,在参观过大坝后,会产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向往,也会产生对水利、电力工程得兴趣,这是真正的教育,它每天都在种下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种子,也种下了富强。 
	参观大坝后,也引起了我对经济政策的一点思考。 
	大坝开始于胡佛的任期,竣工于罗斯福的任期。 
	这两位总统都是凯恩斯主义者。 
	那段时间正值美国的经济萧条,于是,大坝建设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后来,大坝用发电的钱偿还了国家借款。 
	这在当时的确对缓解萧条有一定作用。 
	年轻的时候我也挺喜欢凯恩斯,用国家的力量拯救危机,觉得是挺有道理。后来慢慢发现,凯恩斯理论可能会变成集权者的工具,而且非常有力量。 
	因而,许多集权国家的统治者都喜欢凯恩斯。 
	的确,国家干预在应对危机时是非常有效,但如果这种干预成为常态,就势必会产生一个集权的利益集团,他们一定会以国家的名义掠夺民众、扼杀自由和民主。 
	它也一定导致经济运行的效率降低甚至僵化。 
	好在美国政府的权力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凯恩斯主的盛行期不长。 
	不然这个国家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胡佛曾是地质工程师,美国第 31届总统,1929 年就职 7 个月后,美国大萧条爆发,失业率从 3% 跳到 23%。 
	有个笑话不知真否,胡佛总统让秘书打电话叫人来讨论建大坝,秘书不动,总统问为什么不打电话,秘书回答,没钱。 
	总统问打个电话要多少钱,秘书答,10分。 
	总统从口袋里掏出一元说,把该来的全叫来。 
	另一个思考就是环保。 
	许多人指责胡佛大坝的修建破坏了生态和环境。 
	科罗拉多河在胡佛大坝未修建前,是一条浑浊的河流,因其浑浊,它可以吸收比较多的阳光辐射热能,从而保持较高一点的河水水温。 
	修坝后,河水变清,吸收光热的能力降低,河水水温也随之降低,致使部分生物不能生存,影响了生物链。 
	另外,大坝阻断了下游水生物向上游的迁徙,致使整个河流的生态发生了变化。 
	另一个问题是个老问题,就是淤积。 
	的确,这些问题都确实存在,但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些命题可能本身就有问题。 
	评价环境和生态,就要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是我们人类自己设定的,而不是自然赋予我们的。 
	只要有人类在活动,就一定对环境有影响。 
	即使地球上没有人类活动,环境和生态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权衡,而权衡的底线是人类的生存条件。 
	人是需要有起码的生存条件的,而却需要不断地被改善。 
	如果以扼制人类的生存为条件,环保就失去了意义。 
	我想,只要有节制,不去恶意的破坏环境,我们是可以做些事的。 
	其实,相比之下,在人类之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挡住了印度洋的水汽,造成中国西北以及西亚地区大面积干旱,其环境影响要大得多的多。 
	有些事情我们的确解决不了,但我们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胡佛水坝运行已有八十余年了,我也圆了看一看的梦,而且还派生出那么多的想法,挺快乐。 
	好像有个哥们儿说过:“我思故我在。” 
	我想,思考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 
	愿我们与自然共享。 
	
	
				责任编辑:曹原